Search

<日台女生交換日記V...

  • Share this:

<日台女生交換日記Vol.08 媽媽友觀察>

「疫情期間還好嗎?」

「生活方式改變了,有很累的部分,但也有新的收穫。」

「因為幼稚園休園的關係,和原本不熟的幼稚園媽媽朋友意外的拉近了距離呢!」我說。

「好有趣啊!那我們這期交換日記就寫這個吧!」

這是前陣子和Yaekoさん的聊天內容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成為媽媽之後,對於「媽媽友」這樣新的人際關係我有許多不明白的部分。

「距離該怎麼拿捏好?」「孩子之間或媽媽們之間產生了磨擦該怎麼辦好?」「外國人該如何與當地媽媽建立關係?」「孩子的社交我的參與度該有多少?」

然而這些事沒有一定的答案,每個媽媽與孩子個性不同,際遇不同,有些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為了寫這篇媽媽友交換日記,我和身邊比較親近的媽媽有友聊了天,得到了許多有趣的回饋。

讀了住在台灣的YAEKOさん的分享,也覺得很有意思。

「在台灣媽媽們不只揪團買東西,連才藝班都會團報,很省力也很有效率!」她說。

「哇!這在日本感覺不太會發生,大家會各自想要參加不同的教室!」我很驚訝。

「對呀!在日本,媽媽們會覺得去參加平常不參加的活動或是才藝班,有機會認識新的朋友很有趣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4年多來的育兒生活中,我在媽媽友功課中有許多發現,得到許多幫助,有煩惱的時刻,也得到許多窩心的陪伴。

如Yaekoさん所說的,媽媽友有各種類型。

有像家人一樣給予支援的,有單純是讓小孩一起玩的朋友,也有甚至可以暫時放下小孩先生,一起來場女子會的那種。

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,價值觀不同,緣分可能或短或長,或淺或深,但每段關係都是讓孩子與社會產生連結的方式,都是育兒上的養份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寫完這次的交換日記,我有許多反思。

以前我總是在思考「媽媽友」究竟是什麼,是「因為孩子們的連結而交往的關係」,或是「有這共同育兒價值觀而互相交換資訊的人」。

現在我決定給媽媽友一個新的定義。

「可以是週末會一起來陪小孩聊天的姊姊。」

「也許是親切的幼稚園老師。」

「時常在公園遇見的爸爸媽媽。」

「隔壁那位總會和孩子聊上兩句的老奶奶。」

「常去的那家食堂的老闆。」

每位可以讓孩子練習與世界交往的,都可以是媽媽友範疇。

換個想法,我自己似乎在育兒這條路上,又感覺安心自在了一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日台女生交換日記Vol.8 「日本/台灣媽媽友的交際觀察」

中文版
https://bit.ly/2VP6Kr6

日文版
https://bit.ly/2VUlc0R

內容是我們兩個人各自在日本/台灣的媽媽友觀察,不能代表所有媽媽全貌,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媽媽友交往經驗與想法給我們喔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Pic 媽媽時常會生出一堆小煩惱,然後再被小孩無憂無慮的笑容給聊癒^^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